本标准代替GB/T4946-1985《气相色谱法术语》。
本标准与前版GB/T4946-1985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2.1气相色谱法增加了对方法的解释它利用物质在流动相中与固定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被测样品组分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分配,随着流动相(气体)的移动也可以有距离,最后被测样品组分得到分离测定。;
---增加了2.4填充气相色谱法;
---增加了3.1.4.1部分二维气相色谱仪(GC+GC);
---增加了3.1.4.2全二维气相色谱仪(GC×GC);
---增加了3.1.6反应气相色谱仪;
---增加了3.1.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增加了3.1.8气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仪(GCFTIR);
---增加了3.5.2.1.4处壁空心柱;
---增加了3.5.2.3化学键合空心柱;
---增加了3.5.2.4化学交联空心柱;
---增加了3.5.3液膜厚度;
---增加了3.5.4涂渍效率;
---增加了3.5.7柱寿命;
---增加了3.6.4.5.1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
---增加了3.6.4.7原子发射检测器(AED);
---增加了3.6.4.8质谱检测器(MSD);
---增加了3.6.4.9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将2.9微处理机改为3.9数据处理系统;
---将4.15校正因子改为5.15定义改为:
进入检测器中组分的量与检测器产生的相应峰值的比值。组分犻的量和峰值分别用质量和峰面积表示,校正因子的表达式为:
犳犻= 犿犻/犃犻
---增加了5.15.1相对(定量)校正因子;
---增加了6.13峰面积百分比法;
---将5.13归一法改为6.14 归一化法,定义改为将样品中所有组分含量之和定为100%,计算其中某一组分含量百分数的定量方法。组分各自的峰值要用相应的相对定量校正因子校准。;
---第7章符号增加了犉c、犜e、犜i、犜o、犳M 、犳V、犳m;
---第7章符号中参比物质改为内标物质;
---附录B增加了B.1峰面积百分比法。
本标准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文莲、魏静、王军兵、陈会明、周新、王立峰、孙鑫、王峥。
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