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修改采用ISO4268:2000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手工法》(英文版),同时也参照采用了《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 第7章---温度测量》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根据ISO4268:2000重新起草。在附录A 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4268:2000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在采用ISO4268:2000时,本标准做了一些技术性修改。本标准与ISO4268:2000的主要差异为:
---在适用范围中,补充了在取样法中应优先使用充溢盒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内容;
---作为引用文件,ISO4266已经分为六个部分,本标准也作出了相应修改。其中的第4 部分用GB/T21451.4代替,其他五个部分尚未制定国家标准,仍引用国际标准;
---将引用标准ISO386:1977、ISO3170:1988 和ISO4512 分别用GB/T514、GB/T4756 和GB/T13894代替,同时增加GB/T19779作为引用标准;
---在特殊安全措施关于苯的条款中增加对于有毒有害的其他液体石化产品,也应采取同样的措施。;
---对于玻璃温度计的准确度和分辨力,本标准直接在正文中明确玻璃温度计的分辨力不低于0.2℃;
---明确温度计应按国家规定的校准周期进行校准,以适合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将国际标准中7.5.4d)中的当指示温度稳定在0.1%达30s时,则平衡建立。改为当指示温度的变化稳定在0.1℃以内达到30s时,则平衡建立。;
---将国际标准7.5.6h)中在计算平均值以前,应在中间液深位置获得附加的温度测量数据。改为否则,应在相邻两点中间的液深位置再依次补测温度,而后再计算平均温度。;
---参照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对玻璃温度计露出液柱的修正理由进行了补充说明;
---增加读数与报告作为本标准的第5章,将国际标准各章条有关温度计的读数和平均温度的报告作为本章的内容;
---将表3中的15℃密度改为20℃ 密度,同时去掉所在条款中木背杯盒温度计的木背两字;
---参照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对于常温常压下铁路罐车的温度测量,增加了如何选择部分罐车进行温度测量的内容;
---对于常温常压下的油船测量,参照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增加了船舱底油或残油的测温方法;
---参照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增加了附录B 环境温度的测定。
本标准代替GB/T8927-198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
本标准与GB/T8927-1988相比的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参照标准由API2543《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变为ISO426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手工法》;
---技术内容包括测温仪器、技术规格、仪器检验、测量方法、测量工况等更详实具体;
---将便携式电子温度计作为首选温度计测量油品温度;
---固定式平均温度计测量油品温度和管线手工测温不再作为本标准的内容;
---补充了用便携式电子温度计检验固定式温度计的技术内容;
---调整了油罐内油品的测温位置及其选择方式;
---提高了测温仪器的分辨力和准确度,改进了平均温度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准确至0.1℃。
本标准的附录A 和附录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炼油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秦京输油气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薄艳红、魏进祥、张安军、胡志敏、陈龙、吴立颖。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 |
|